{SiteName}
首页
台州新闻
风景名胜
历史文化
台州经济
台州百科
台州生活

台州根脉贰丨台州在中国历史上啥地位

?

  台州文化源远流长,那些历史,那些故事,说不尽,道不完!   本   地域发展史往往是枯燥、乏味的。为了避免让你们在看这段历史时睡着,我们特地精选了三段台州人必须记住的历史知识,千万别一拉到底!章安最先为外人知晓秦汉↑先秦时期,台州这一方土地上由于远离中原,居住的都是“土著”瓯越民族以及被楚国打败而逃到这里的越国遗族,就算是秦朝已然统一六国,这里也是正儿八经的偏僻三不管地带。公元前年,汉武帝终于看不下去了,设回浦乡,乡政府就在章安。公元前85年,汉昭帝把回浦乡升级为回浦县,县政府也在章安。台州地域终于迎来了第一个县级行政建制。章安老街章安老祀堂↑章安的海上交通史可上溯到西汉。章安港(现海门港的雏形)在秦汉时期是我国东南沿海数得着的重要大港,港口规模比当时的宁波港和温州港还大。汉武帝时,公司里两个员工打架,东瓯国(辖台州)被闽越王侵略,向老板求救。汉武帝派大将带领军队从海上乘船去救。公元年,吴国派大将卫温、诸葛直率领上万名甲士,海航夷洲(即台湾),此次出发点就是章安港。章安独具的这种区位优势,一直延续到晚明时期。↑但对于便捷的海上交通来讲,当时台州陆路交通仍相当落后,汉代外界通往台州的驿道只有一条。有个著名的段子讲的就是这一出,东晋大旅游家谢灵运要来台州自驾游,因为找不到路,便自带上百人的队伍,开山辟路而来。由于动静太大,临海太守还以为来了山贼。谢灵运曾开山辟路而来公元年,台州又从回浦县升级为临海郡,郡政府先在临海城关,不久后迁到章安。这之后直到公元5世纪末,章安基本上都是台州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我们所居住的“台州”一词最早出现唐朝↑唐武德四年(年),唐高祖改郡为州,在临海置台州。之所以创造“台州”这个新地名,是因为在当时,临海虽然仍是台州地区的政治中心,但在文化上,天台山在外界的影响力远远盖过临海。新地名“台州”是政治和文化强强联合的结果。   晚至盛唐时期,在皇帝眼里,台州还是落后的的偏远地方,宰相来济、侍御史骆宾王、广文博士郑虔、给事中沈佺期等名臣先后被贬到这里。杜甫听说“诗书画三绝”的郑虔被贬官到台州,写诗挥泪作别。他想象“台州地阔海冥冥,云水长和岛屿青”,郑虔老人家到那么荒凉的地方去,可要受罪了。云水长和岛屿青。台州地阔海冥冥,杜甫↑到了唐朝,文化天台的概念已经形成。天台俨然是一个文化符号,天台山成了唐朝诗人最渴望朝圣的地方,据天台学者统计,全唐多位诗人中,有五分之一以上的诗人到过或写过天台山,其中不乏孟浩然、李白、刘禹锡、贾岛、皮日休这些猛人,或组团,或单飞。从长安到天台山,一条文化上的唐诗之路因此形成。千百年来,天台山以“山岳神秀,佛宗道源”的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,先后催生了智者大师、寒山子、活佛济公等世界性影响的文化名人。智者大师寒山子活佛济公台州沿海成抗敌大后方和战场宋元明末↑靖康之变,宋徽宗、宋钦宗被金人掳走,北宋灭亡。康王赵构被金人追着屁股打逃到江南,建立南宋。   定都临安后,金人又越过长江,赵构不得不继续南逃。一直路逃到台州港,驻扎在章安金鳌山,在山上寺庙里住了半个多月,留下很多遗迹和故事。之后,他回到临安,才逐渐坐稳南宋江山。↑因为这次经历,在南宋局势稳定后,台州的政治地位蹿到了天边。它成了辅郡,地位仅次于首都临安。一些重要的科举考试在台州设分考点。大批皇族南迁到了这里,现在的临海城关赵巷一带,就是当时南迁皇族的聚居地。在南宋余年历史里,台州文教鼎盛,出了多名进士,被世人誉为“小邹鲁”。

理学之邦的“小邹鲁”

↑后来,金人、蒙古人先后南下攻打南宋,风雨飘摇中,先后有钱象祖、谢深甫、杜范、贾似道、叶梦鼎、吴坚等7位台州人担任宰相,南宋晚期的军政重任几乎全在台州人的手中。

  元朝,台州遭到了严重的压迫和剥削。元朝末年,黄岩人“海精”方国珍吹响抗元的号角,割据浙东,直至归顺朱元璋。

↑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的至交陈函辉是临海人,是他的不断邀请使得《徐霞客游记》“首游天台山”。明朝灭亡后,鲁王朱以海正好在台州。陈函辉劝说他监国,继续抵抗清廷。结果,第二年兵败,两人逃散。尚书陈函辉独自回临海,上吊殉国。   但是,抗清活动还没有结束。郑成功一度率军攻占台州,甚至从台州一直打到南京城下。可惜,后来兵败。

康熙迁海

↑两年后,清政府在台州沿海实行“迁海”,所有沿海船只烧毁,“片板不许下水,粒货不许越疆”。自此后,围绕台州的抗清力量逐渐瓦解。   台州兼具山海文化,在不同时期有所侧重。这从台州政治中心地的设置上能很清楚地看出来,一开始设在海边章安,便于水路和航海,重在利用海洋,完全开放的心态;后来迁到临海城关,依山筑城,以守为攻,趋于保守,海上交通地位降低。如今如今,历史又选择了海洋。年,台州撤地设市,行政中心从临海城关迁到港口椒江。天台山文化仍一枝独秀,虽然名声没有唐宋时那么响亮,但天台山的文化因子和底蕴没有消失。

参考资料:《台州文化概论》、《台州海外交往史》、《台州地方志》、台州日报家园系列报道

(部分图片取自魅力台州我来拍摄影大赛获奖作品)

赞赏

长按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鐧界櫆椋庝笓绉戠殑鍖婚櫌
鍖椾含鍝噷娌荤枟鐧界櫆椋庡尰闄?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taizhoushizx.com/tzsh/45.html

推荐文章

  • 没有推荐文章

热点文章

  • 没有热点文章